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招生问答 > 中专学费

对口高职语文同步综合检测卷 中职生语文总结

来源:CEO 时间:2024-10-21 02:44:57 阅读:0

一、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杨卫红

2、语文是职业学校的一门文化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职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就应该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那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必须使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培养人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进行社会交际,就要用到语文,没有它就无法与外界进行交流。中职阶段的学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学分,而是真正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在当今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大环境下,即使你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很好的语文素养,也无法被别人了解、任用。

3、而且,在当今信息时代,提倡终身学习,而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要会读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语文素质。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理解、思维和应用的工具,是陶冶美好情操、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如果不学好语文,怎么能学好专业技能课?今后又怎么能在社会立足?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必要,进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2建立起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像魏书生那样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倡导一种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踊跃参与教学,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而不应拘泥于教参上的一家之言或自己的某种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适应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还要有敬业和奉献精神,宁可自己多走路,少让学生走“弯路”,树立平等与民主、尊重与宽容的教学理念。老师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应充满民主气氛,答疑或讨论时,师生应平等相待。严格要求学生时,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到“严”的背后,充满了爱的期望。教学中要多一些表扬与鼓励,少一些简单化的批评和训斥。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关心、尊重和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使师生关系融洽,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如此以来,课堂再不是“老师一言九鼎,学生只有听的份了”,从而也就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3改变教学方式,实行自主合作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教师在讲课中能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相信学生也会因此受到感染。教师要先研读作品,与作家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抛砖引玉,于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和教师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

6、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7、例如:讲解《沁园春长沙》时,教师要先入为主,与毛泽东在词中所表现的宽广的胸怀和慷慨激昂的气势产生共鸣,然后再用这种情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其处于共鸣状态,这样学习课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课前务必吃透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适时点拨。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适度指导。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点进步,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滋味,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8、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法国教育思想家拉伯雷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将教学组织成为轻松、愉快及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恰恰符合了这一要求。语文活动课突出表现为语文学习在活动中进行,它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对课堂的延伸,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语文活动课形式多种多样,如演讲赛、辩论赛、古诗文朗诵赛、讲成语故事赛、猜谜语比赛、表演品评、制作手抄报等等。可以利用每天早读、早自习时间,给学生抄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古诗词、趣联和格言警句,让学生们从这些优秀的语言中汲取精神养料,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这些活动都具有比赛的性质,因此很容易吸引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的确如此,在竞赛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会自主地“动”起来。这种活动课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思维,效果较好。语文活动课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在于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9、5以课外阅读为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纵观大多数中职学生,他们虽然对学习语文不大感兴趣,但是对课外读物却情有独钟。因此,语文教师可以以此作为突破口,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巧妙地转移到学习语文上来。

10、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中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自我意识强烈,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一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上进、能提高文学素养的优秀文学作品,如《读者》、《小小说》、《青年文摘》、《杂文选刊》等,从中选取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使学生感受文学之美,并了解更多的社会生活,丰富他们的知识,从中汲取无穷的营养,满足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渴求。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列书目、内容简介、电影赏析、录音剪辑、读书心得交流等形式,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11、综上所述,只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寓教于乐,同时尊重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必定能促使学生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如何调动中职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语文是中职学校的一门文化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职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听讲不集中,教学效果不好,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就应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作为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去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远离“厌学”而“愿学”“爱学”“乐学”,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把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成绩。那么,如何才能调动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要调动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首先就得改变观念,真正理解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与内涵,并对自己的职教者身份有个正确的定位。

1、以积极的心理、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中职学生。

我们知道在中职生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挫折感和自卑感较重,他们自认为是被学校抛弃的“孩子”。他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因此,我们得先改变“儒生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观念,而应以积极的心理、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相信“天生他才必有用”。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学说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模式。中职生与普高生相比,没有智力的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的结构类型不同。只有教师自己真正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行行出状元”,才可能引导学生摆脱“失败者”的阴影。才能树立起学生的信心,才能让学生愿学进而乐学。

反之,如果我们对他们怀有成见、缺乏信心,认为他们不值得教,也教不好,那么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就会“不经意”的表现出对他们的不屑,往往让学生更加自卑,进一步加深笼罩在学生身心上的“失败者”的心态,使他们更不愿学,“破罐子破摔”。从而使我们无法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

近几年中职教材进行了大变革,我们应真正领悟新教材精神,要将教学目标确立为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设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能力的点滴提高,要打破了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制度,对学生的评价应重视知识、理论与技能的多元评价。

绝大部分中职生认为在中职只要掌握一门技术就可以,作为文化课的语文来说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他们缺乏主动学习语文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而在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和谐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应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接近学生,做他们生活上和学习上的朋友。真心关心、尊重他们,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由衷地替学生着想,跟他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多跟他们一起做事。较之老师的身份,朋友的身份更能让学生乐于学习。“爱之则亲之”,学生若能感受到你朋友般的关心与爱,会更喜欢见到你、听你的课。日本一家报刊曾对上千名学生调查后发现,有 52.8%的学生希望教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的。此外在教学上我们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述知识,做知识的引路人,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当学生犯错时,我们要以宽容的胸怀予以耐心辅导和适当矫正,做到“大人”不记“小人”过。

如我校12电1班是个让很多科任老师头疼的班级,学生对学习没兴趣,上课玩手机、睡觉的学生占了大部分。对这样的学生,我任教时,课后常以朋友的身份跟他们谈心,在QQ群上与他们聊“耽美”、“江南style”“bar bar bar”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做他们思想的引导者。经常逛他们的空间,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大课间活动时跟他们一起活动、游戏,适时夸奖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学生跟我在一起没有了对老师的恐惧感和厌倦感,他们认为我是跟他们站在同一战线的人,他们喜欢这样的老师,自然也喜欢我的教学,课堂气氛融洽,讨论激烈,语文成绩进步较快。

调查近年来我校招工的单位,发现绝大多数单位面试的第一关就是让学生自我介绍,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来判断他们的语言、思维、组织能力及情感因素等基本素质。其次用人单位比较重视学生应用文的写作能力。

这几年,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的要求推出了较多版本的新教材,如语文版、苏教版、高教版等。教材都特别注重社会实用功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了以往的语文教材只有单纯的阅读教学内容,特别是高教版的语文把教材分为3个模块,3个模块既是一个整体,内容又各有侧重,如:基础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职业模块侧重于“服务学生专业学习”;拓展模块侧重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类教材符合中职生的实际,符合中职语文真正的教学目的。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可以更灵活些,还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再大胆地去改改教材、变变教学内容,让学生更乐学,可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活用教材、改变教学内容呢?我谈两点做法:

教师可根据本地、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增删,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联系社会,选择一些对社会分析,对职业思考并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如选择《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进行“职业与理想”教育;选择《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进行“责任与义务”教育;选择《人生即燃烧》,进行“人生与创造”教育;选择《致加西亚的信》,进行“敬业与乐业”教育……还可增设一些口语和书写训练,多进行一些应用文写作,满足学生在工作时的实际需要;在学习课文诗词的基础上再增设古诗词赏析及美文佳作欣赏,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深刻内涵,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世界观;结合每个单元后面的《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进行基础训练,弥补中职生字词功底不扎实的弱点,只有弥补基础知识的缺失,才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多次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当学生正在用心学习的时候,他们应该高高兴兴,一切事情都应该使他们感到容易,感到快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也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遏制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有兴趣才会乐学,而若能让学生参与重整教材,选编教学内容,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会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高。

对此,我是这样做的:刚开学的几节语文课,我让学生看语文书,把它当小说一样地去看,把语文书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要他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觉得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在课堂上说明选择的原因。这样就等于让学生把课文通读了一遍,有利于他们对教材的总体把握。让学生去疏理教材,又可发挥他们主体性的作用。在学生整理教材时我向他们抛出“你们认为工作中需要具备哪些语文能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生整理意见提交之后,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再次重整,从而确定本学期语文的教学内容。这样以生为本、以实用为目的、师生合作重整的教材,必是师乐教生乐学的。

长期以来,中职语文课都是以老师的教学活动为主,即师本教育,但往往是老师在台上说得“眉飞色舞”,而台下的学生玩手机、睡觉、讲话占了一大半,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玩得不亦乐乎。长久如此,老师越来越懈怠,学生越来越厌学,形成恶性循环,课堂氛围越来越不和谐。可见要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师本教育模式必须取代。在郭思乐教授的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尝试“激发式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评价反馈——拓展延伸——感悟体会),这种模式就是在外部诱导和激励下,通过激发学生的潜能,依托合作学习平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形成的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普遍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自信心明显增强,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自己的成就感也得到增强。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语文教学应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

文化课应与专业课相结合,为专业发展服务,这是职教的一个趋向,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参与文化课教学的一大方法。比如教授《边城》,在旅游班授课时,我让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搜集相关的湘西自然景观,探索湘西的民俗风情,然后写一篇导游词,在课堂上作解说;在计算机班授课时,我就让他们把搜集到的资料制成ppt文件在课堂上展示;在动漫班授课时,我就让学生依据作者对文章主人公翠翠的描写给翠翠画一幅动漫作品;而对幼师专业的学生,我就让她们自己配乐朗读《边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相融合,让他们学以致用,这样学生才更认可语文学科内容,更乐于学习语文。

2、语文教学应注重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中职学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所以他们的思想意识活跃,有广泛的兴趣受好,而且部分学生喜欢出人头地,引起他人注意。针对这一特点我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工作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开展语文情境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如教《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我开展为人物配音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模拟配音时,通过揣摩人物语言、表现人物个性,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孔子思想,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同时通过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表达和合作能力。教《威尼斯商人》时,我开展课本剧的排演,锻炼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组织实施能力、审美与创造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教《应聘》时,开展《职场应聘终极PK》活动提高学生的说话、应答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技能。此外,我教《合欢树》开展《“名人会客厅”访谈录》活动;教《南州六月荔枝丹》开展《荔枝科普小知识手绘图册》活动;教《雷雨》开展“模拟法庭”——《雷雨》人物辨析活动……当然所有的活动都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

3、教学评价注重多元评价,关注学习过程,重视非预期结果。

对中职语文教学应的考核评价应淡化分数,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积极采用动态、多元、人性化的教学评价策略,重视对阅读积累的过程评价,重视参与写作的态度、方法和情感的评价,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与实践评价,重视应用性能力的训练与测试评价。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态度,关注参与实践的表现,关注日常课堂活动表现、作业表现,尽可能的给予学生最大的肯定与支持,以引起学生精神上的荣誉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产生良好的心里体验,通过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强化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

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重在促进学生的转变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及时加以肯定。教师应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因为考试的目的是给学生机会来总结和展示他们的学习情况,当然同时也使教师拥有足够的数据对学生进行评估打分。评价的目的是发展人、培养人,而不是把人分成人才和庸才。

首先,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个体独特性的“质”的考察,侧重对“表现”等行为层面而不只是对“概念”或“认知”层面的考察。因此教师在语文成绩的评定和考试的形式上可以有所变革。不一定都要闭卷考,可以适当地开卷考。考题可以是开放性的:讲个故事,或表演一个小品,或写一篇社会实践论文、一篇产品介绍书;可以采取口试,也可以口试、笔试相结合。学生自由选择只要表现好都可以得到肯定。这样能发挥他们的多元智力优势。

其次,理顺学与考,考与用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新的中职语文考试和和评价体系。比如:幼师专业的学生考试可分口试和笔试两部分计分。口试部分可提前单独考试,内容是预先印好的一首诗歌、一首儿歌、一篇童话、一段故事或一篇精美散文,考试由学生自己抽答确定,教师当场亮分,其余学生当观众参与。再如机械类学生试卷中的作文可要求写一个模具的加工程序,写成一篇的明文。计算机学生作文题可要求写一个动画的制作说明书。总之,中职语文试卷编制要体现专业特点和对学生多元智能的考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不管成绩多么差的学生,内心都渴望得到高分,更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尊重。对所有正常出勤、尽力而为的学生都应给予鼓励。当然,肯定会有一些学生仅是为了及格而坐在课堂上,并没有认真参与;因而教师更重要的是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言辞推动他们超越自己的期望,促使他们作出格外的努力,迎接挑战。学习档案是学生作业的汇集,由学生自己管理,里面包括作业、作文,可作为考试的补充完善。只要都完成了,就可以加分。对那些缺了作业的学生,只要随时补上,也可以加分。与那些惩罚逃避作业的做法相比,这样做对学生而言更显得尊重。通过这些做法,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而成功的评价标准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使学生在情感上体验到正视困难、克服挫折、战胜自我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

三、中职生语文总结

说到中职生的未来,人们往往用“技能成就人生”、“一招鲜吃遍天”、“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职校生的未来不是梦”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来描述,也常常用“某人造卫星实验失败,经检查,原因是某一处焊接点不合格。找了一个焊接工,很快焊接好了,卫星上天了”这类故事来说明职业技能的重要性。随后的传闻是,那个焊接工被特批享受高级工程师的待遇。以上这两种说法,实际上都隐含着一个心照不宣的观点:职校生虽然在文化知识、理论基础方面没有什么前途了,但凭借着技能,也能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如果个别职校生的技能特别突出,那么,他的前途甚至是非常光明的。对于这样的说法,本人实在不敢苟同。诚然,职业院校学生和普通高校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论素养、技能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也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内容,但就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这一任务而言,二者之间毫无二致。这也就是说,一个人无论是就读于职业院校还是就读于普通高校,都不过是进入社会前的一种必要的准备。至于进入社会后如何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个人对生活、对职业、对事业的看法和态度了。当然,我绝不是反对职校生依靠专业技能顺利就业,并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想强调的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又怎么能认定职校生一定就只能凭借专业技能——而不是凭借其他,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呢?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做出一番事业的职校生大有人在。半个月前,南京有一家公司来学校招聘会计人员,亲临招聘现场的公司董事长就是我所在学校八十年代毕业的中专生。目前,他了九个公司,涉足多个行业,可谓生意兴隆,财大气粗。如果说那个时候的中专生生源好、质量高,因而不足为凭的话,那么,我校近年的毕业生也有不少已经走上了企业的管理和领导岗位,这该是很好的例子了。我在一些书籍和材料中看到,有些大学校长、学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经常说,一个人在本科阶段选择什么专业,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就局限在这个专业范围内。大学阶段,专业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奠定基础(通识教育),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有位大学校长在报告中曾经披露一个数字:大学生毕业十年后,仍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不到5%。本科学生尚且如此,我们为什么对职校生就过早地下定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