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全省更好更快发展与和谐河北建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全省“十一五”国土资源工作的良好开局,国土资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坚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积极有作为地保障建设项目用地。
●严格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
●坚持标本兼治,大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积极做好曹妃甸工业区用海工作,促进重大用海项目建设。
●加强地质勘查,努力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努力建设“和谐国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强化基础建设,不断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依法行政和服务社会的水平有了新提高。
2006年,河北省土地调查总面积1 884.34万公顷(28 265.08万亩)。其中,农用地 1 307.93万公顷,建设用地177.06万公顷,未利用地345.11万公顷,其他土地54.24万公顷。
与2005年相比,耕地减少1.49%,园地增加15.69%,林地增加0.5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1.80%,交通用地增加7.6%,未利用土地减少1.22%。
全省主要地类面积占土地调查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耕地33.52%,林地23.43%,园地3.74%,牧草地4.25%,其他农用地4.4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10%,交通用地0.62%,水利设施0.68%;未利用地18.31%,其他土地2.88%(图1)。
全省农用地1 307.93公顷(19 618.93万亩)。其中耕地631.58万公顷(9 473.65万亩),林地441.57万公顷(6 623.56万亩),园地70.50万公顷(1 057.43万亩),牧草地80.17万公顷(1 202.51万亩),其他农用地84.12万公顷(1 261.78万亩),分别占农用地的48.29%,33.76%,5.39%,6.13%,6.43%。
(1)耕地减少主要去向:2006年全省耕地减少15.57万公顷(233.55万亩),其中,农用地内部的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等减少最多,达到12.51万公顷(187.68万亩),占80.4%;建设占用耕地2.67万公顷(39.98万亩),占17.1%;变更为未利用地0.38万公顷(5.70万亩),占2.5%(图2)。①建设占用耕地。建设占用耕地2.67万公顷(39.98万亩),其中,当年变更1.28万公顷(19.23万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的48.1%,包括本年度以前批准本年度建设0.53万公顷(8.01万亩),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0.34万公顷(5.14万亩),本年度未批先建0.4万公顷(6.07万亩);漏变更1.38万公顷(20.75万亩),占建设占用耕地总量的51.9%,包括本年度前批准以前建设0.98万公顷(14.70万亩),本年度批准以前年度建设0.04万公顷(0.61万亩),本年度前未批先建0.36万公顷(5.43万亩)。②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9.10万公顷(136.51万亩),占耕地减少总量的50.5%。③生态退耕情况。生态退耕还林还草3.41万公顷(51.17万亩),占全省耕地减少总量的21.9%,主要集中在张家口市、沧州市、石家庄市、廊坊市。④灾毁。灾害毁地减少耕地0.38万公顷(5.70万亩),灾毁耕地主要分布在石家庄市、承德市。
图2 2006年全省耕地实际减少去向分析
(2)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2006年全省增加耕地6.10万公顷(91.45万亩)。①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全省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2.90万公顷(43.53万亩),占全省耕地年内增加6.10万公顷(91.45万亩)的47.50%。土地开发增加耕地1.77万公顷(26.58万亩),占总数的61.10%;土地复垦增加耕地0.44万公顷(6.62万亩),占总数的23.70%;土地整理增加耕地0.69万公顷(10.33万亩),占总数的15.20%。②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3.19万公顷(47.92万亩),占全省耕地增加总量的26%。
(1)建设用地扩展规模分析。全省建设用地年初面积173.25万公顷(2 598.75万亩),年末177.06万公顷(2 655.83万亩)。根据变更汇总,建设用地增加5.03万公顷(75.43万亩),减少1.22万公顷(18.35万亩),全省建设用地净增加3.81万公顷(57.08万亩)。
(2)建设用地变为其他地类。建设用地共减少1.22万公顷(18.35万亩)。其中,转为农用地0.95万公顷(14.28万亩),转为未利用地0.27万公顷(4.07万亩)。
(3)新增建设用地流向。全省新增建设用地3.21万公顷(48.21万亩),其中,用于商服用地0.47万公顷(6.99万亩),工矿仓储用地1.70万公顷(25.45万亩),公用设施用地0.10万公顷(1.54万亩),公共建筑用地0.112万公顷(1.68万亩),住宅用地0.798万公顷(11.97万亩),街巷用地0.04万公顷(0.58万亩)。
2006年全省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共增加土地40 637.79公顷,其中农用地 17 804.62公顷(耕地15 875.78公顷),建设用地58.22公顷。投资额82 893.34万元。
及时完成了《东中部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理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切实保护耕地,为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全省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提高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及时组织完成占补平衡项目验收工作,实现占补平衡有余。
全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矿产种类多,资源量较丰富;产地分布广泛,储量较集中;资源配套性好,便于开发利用;勘查程度较高;矿石质量一般的多,优质的少;产地规模小型的多,大中型的少;区位条件好,但部分矿种如煤、铁、金等开发利用强度较大。
全省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53种,居11至15位有8种,一些大宗矿产如煤、铁、金、各种石灰岩等在全国占有优势,但全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与全国相比却处于中下水平,特别是一些金属矿产差距较大,大宗矿产除铁矿、水泥灰岩外,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国水平。据统计,全省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4.6%。
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15种,亚矿种151种,其中已查明储量的矿种86种,亚矿种120种(表1)。
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1 005处,其中大型产地138处,占13.7%;中小型产地867处,占86.3%。截至2005年底全省主要矿产的资源储量为:煤14 708 188千吨,金118 070千克,铁7 261 067千吨,铜矿367 342吨,铅479 765吨,锌矿4 169 724吨,铝土矿30 450千吨,银矿3 217吨,硫铁矿48 912千吨,磷矿730 254千吨,水泥用灰岩460 705万吨,铅、锌、硫铁矿、金、磷、银等矿产的资源储量有所减少,煤、铁、铜、水泥灰岩等矿产的资源储量有所增加。
2006年,全省地质勘查(属地化地勘单位)投入经费44 033.8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1 495.92万元,地方财政拨款16 778.08万元,国内企事业投入22 949.93万元,其他投入558.20万元。年末勘查从业人员4 827人,其中技术人员2 167人;平均从业人员4 276人。全省属地化地勘单位新查明金、水泥用灰岩2种矿产资源,资源量分别为497千克,8 406万吨。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勘查许可证全省由省厅统一管理发证,2006年有效证720件,其中能源矿产中煤矿9件,地热16件;黑色金属矿产400件;有色金属矿产86件,贵金属矿产150件(其中金矿113件);非金属矿产54件;水气矿产5件。批准登记面积4 279.49平方千米,矿业权使用费83.62万元。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271件,集体企业9件,股份合作企业5件,有限责任公司120件,股份有限公司7件,私营企业293件,其他企业11件,合资经营企业1件,合作经营企业1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1件,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件。
2006年,全省勘查许可证变更56件,新设175件,延续169件,其他320件。
全省对采矿许可证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发证,2006年有效采矿许可证共计7 114件。其中能源矿产中煤737件,地热62件,黑色金属矿产1 883件,有色金属75件,贵金属矿产317件(其中金矿291件),非金属矿产3 965件,水气矿产74件。批准登记面积4 941.82平方千米,矿业权使用费1 046.67万元,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556件,集体企业1 771件,股份合作企业83件,联营企业79件,有限责任公司851件,股份有限责任公司112件,私营企业3 593件,合资经营企业4件,合作经营企业2件,中外合资企业15件,中外合作企业42件,外资企业2件,其他企业4件。
2006年,全省采矿许可证变更785件,新设193件,延续234件,其他5 902件。
2006年,全省共有矿山企业6 290个,矿山从业人员408 408人,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365.62亿元,按照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政策规定严格控制限制矿种的发证,政策调控取得一定成效,总量得到一定控制,矿山总数比2005年有所减少,生产结构趋于合理。
全省加强规范土地市场行为,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构建节约型社会。《土地市场管理办法》基本修改完毕。全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和地价动态监测工作已经展开,目前已完成了两年动态监测系统方案的制订。为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省国土资源厅与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转发了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示范文本(试行)的通知》。
2006年,全省共划拨土地258宗,面积1 360.93公顷;共出让土地4 194宗,面积 9 272.67公顷,价款2 337 600.25万元;租赁2宗,面积2.44公顷,价款64.65万元;其他65宗,面积366.72公顷,价款29 224.01万元。
2006年,全省共转让土地32 544宗,面积3 102.44公顷,价款478 621.57万元;共出租土地103宗,面积12.65公顷,价款1 026.52万元;抵押18 514宗,面积22 447.14公顷,抵押价款4 404 485.13万元。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0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2号)的精神,为了加强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转发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办字[2006]21号),规范矿业权管理,促进依法行政。全面实行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制度。印发了《河北省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编制要求(试行)》(冀国土资矿字[2006]14号),按照不同矿种和不同管理权限,由市、县(市、区)政府,依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年度开发计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内的采矿权设置方案,报省厅审查后报省政府批准实施。对没有采矿权设置方案的,不予设置新的采矿权,不予办理扩大矿区范围登记手续,杜绝出现新的采矿权设置不合理、不规范等问题。严格采矿权延续审批,对采矿权设置交叉重叠的,能够调整的进行调整,不能调整的纳入整合范围;对设计生产能力1万吨以下(含1万吨)的小煤矿不予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对设计生产能力1万~3万吨(不含3万吨)的小煤矿,采矿许可证到期符合延续条件的,延续至2006年底。
做好探矿权登记和监督管理,是加强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维护良好的地质勘查秩序,提供资源保证的重要基础工作。为此,全省针对地质勘查登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积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了2005年计划之外网上受理的探矿权申请。根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05年河北省矿权计划〉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2005]31号)精神,聘请专家对已受理的铁矿探矿权申请市场项目进行鉴定,对经专家鉴定为可露天开采的71个超低品位铁矿勘查的申请,进行了退卷处理。对符合规定和条件的探矿权申请市场项目,按程序进行了审批。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合理、妥当地处理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探矿权落实问题,及时为符合办证条件的申请区域核发了勘查许可证。
2006年,全省探矿权出让173宗,出让金额4 795.05万元,其中:审批95宗,合同金额2.1万元;拍卖5宗,合同金额110.6万元;挂牌73宗,合同金额4 682.35万元;采矿权出让196宗,合同金额8 771.06万元,其中:审批121宗,合同金额2 454.56万元;拍卖1宗,金额2 720万元,挂牌74宗,金额3 596.50万元。
2006年,全省探矿权转让23宗,转让金额48.94万元,其中:出售23宗,金额48.94万元;采矿权转让84宗,转让金额5 586.06万元,其中,出售84宗,金额 5 586.06万元。
2006年,全省共发现国土资源违法案件8 018件,其中:土地违法7 020件,本年立案5 701件,结案4 961件,结案率达87%,共收回土地446.1公顷,其中耕地166.85公顷;本年矿产违法立案998件,结案928件,结案率达93%;共拆除违法构建物8 928.09百平方米,没收违法构建物1 432.32百平方米;罚没款8 897.24万元。行政处分22人,党纪处分77人,刑事案件移送150起,刑事处罚49起。与2005年相比,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发生率上升了15.53%,其中土地违法案件发生率上升了18.08%,结案率上升了7.82%;矿产违法案件发生率上升了0.3%,结案率下降了0.81%。
综合分析全省2006年违法案件,有以下特点:①未经允许批准占地呈上升趋势;②企事业单位土地违法所占比重较大;③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建房仍非常突出;④非法采矿数量呈下降趋势;⑤以采代探、越层越界开采、一证多采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
全省违法案件上升的主要原因:①地方领导缺乏国土资源保护意识,盲目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形成大量违法占地;②受高额利益的驱动,个人无证采矿占一定比重。
全省2005年底未审结6件,本年发生申请复议案件96件,受理94件。本年审结79件,其中维持49件,责任履行2件,撤销13件,撤回申请4件,本年未审结21件,依法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申请行政复议的原因主要是程序和实体不合法。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由省国土资源厅、11个设区市国土资源局、177个县区级国土资源局组成。
2006年,全省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年末从业人员21 106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4 055人。从业人员中,研究生以上人员112人,大本及大专人员10 230人,高中及中专人员9 322人,初中及以下人员1 442人。
2006年,全省经费收入126 626.9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3 488.79万元,地方财政88 999.53万元,其他收入34 138.60万元。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参加培训4 390人次,其中党校861人次,行政学院271人次,学历教育1 310人次,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素质正在逐步提高。
国土资源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国土资源的供求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剧,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大;资源领域中凸显的各种利益诉求和冲突将长期存在,维护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监督检查的任务越来越重。全系统在思想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素质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
建议加快《矿产资源法》的修改进程,增加应对市场经济形势变化的条款并提高矿产资源规划的法律地位;尽快提出对全省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成果明确的认定意见,尽快开展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二、天津市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6年,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调整住房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办发[2006]37号)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文件精神,加强土地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行政,创新管理,优化服务,为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2006年地籍管理调查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19.17万公顷(1 787.60万亩)。农用地70.65万公顷(1 059.81万亩),占59.29%;建设用地34.87万公顷(523.04万亩),占29.26%;未利用地13.65万公顷(204.75万亩),占11.45%。
2006年,全市耕地44.52万公顷(667.87万亩),年内减少耕地1 592.54公顷(23 888.1亩),年内增加耕地1 333.38公顷(20 000.7亩),耕地净减少259.16公顷(3 887.4亩)。全市建设用地34.87万公顷(523.04万亩),年内新增建设用地2 432.12公顷(36 481.9亩),年内减少建设用地5.97公顷(89.5亩),全部为建设用地复垦整理为耕地。全市未利用地13.65万公顷(204.75万亩),年内减少1 952.93公顷(29 293.9亩),年内增加319.61公顷(4 794.1亩),本年净减少1 633.32公顷(24 499.8亩)(表1)。
表1天津市2006年度主要地类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亩
2006年末,全市农用地70.65万公顷(1 059.81万亩)。其中,耕地44.52万公顷(667.87万亩),占农用地的63.02%;园地3.71万公顷(55.68万亩),占农用地的5.25%;林地3.67万公顷(55.08万亩),占农用地的5.19%;牧草地0.06万公顷(0.91万亩),占农用地的0.08%;其他农用地18.68万公顷(280.27万亩),占农用地的26.46%。
全市年初基本农田面积37.18万公顷,其中耕地37.12万公顷。年内实际减少面积0.12万公顷;年内实际补划0.12万公顷(全部为其他农用地调整);年末基本农田面积37.18万公顷,其中耕地37.12万公顷。
(1)耕地减少去向分析全市年内耕地减少1 592.54公顷(23 888.1亩)。①建设占用耕地1 222.54公顷(18 338.1亩),占耕地减少量的76.77%。其中,独立工矿用地占用607.45公顷(9 111.7亩),占49.69%;农村居民点占用247.71公顷(3 715.7亩),占20.26%;公路用地240.31公顷(3 604.6亩),占19.66%;其他127.07公顷(1 906.1亩),占10.39%。②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348.9公顷(5 233.5亩),占耕地减少量的21.91%。其中:养殖水面占用140.26公顷(2 103.9亩),占40.20%;畜禽饲养占108.38公顷(1 625.7亩),占31.06%;果园占48.81公顷(723.2亩),占13.82%;有林地、苗圃等占52.06公顷(780.9亩),占14.92%。③其他原因耕地减少21.1公顷(316.5亩),占耕地减少量的1.32%。主要是北辰区修建农田水利占用耕地10.69公顷(160.4亩),静海县修建晒谷场占用耕地5.96公顷(89.4亩)。
(2)耕地年内增加来源分析全市年内耕地增加1 333.38公顷(20 000.7亩)。①农业结构调整增加89.15公顷(1 337.3亩),主要是苗圃和畜禽饲养地增加61.13公顷(916.9亩),占耕地增加总量的4.58%。②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1 244.23公顷(18 663.4亩),主要来源于对未利用地:荒草地、苇地的开发、复垦,占耕地增加总量的63.59%。
2006年政府批准征收土地6 630.47公顷,其中农用地4 657.08公顷(耕地3 362.44公顷)。其中:国务院批准征用土地2 493.17公顷,其中农用地2 095.25公顷(耕地 1 629.02公顷);省级批准征用土地4 137.3公顷,其中农用地2 561.83公顷(耕地 1 733.42公顷)。
2006年审批建设用地7 979.57公顷,其中批准农用地转用面积5 227.84公顷(含耕地3 764.09公顷)。其中:国务院审批建设用地2 927.93公顷,其中批准农用地转用面积2 423.84公顷(含耕地1 859.43公顷);省级审批建设用地5 051.64公顷,其中批准农用地转用面积2 804.00公顷(含耕地1 904.66公顷)。
在省级批准建设用地中:商服用地416.41公顷,占总量的8.24%;工矿仓储用地 2 828.03公顷,占总量的55.98%,公共设施用地537.37公顷,占总量的10.64%;公共建筑用地313.55公顷,占总量的6.21%;住宅用地912.46公顷,占总量的18.06%;单独选址用地43.82公顷,占总量的0.87%。年产100万吨大乙烯、空客A320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相继落户本市,工业项目用地2006年创造性地达到了历史新高。
2006年,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总面积为4 401.44公顷,其中:土地整理3 200.33公顷,土地复垦0.70公顷,土地开发1 200.41公顷。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增加农用地总面积3 903.5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 862.19公顷,总投资31 580.98万元。
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发现矿产35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8种,其中金属矿产有:金矿、锰矿;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陶瓷土、白云岩、硼矿、重晶石、花岗岩、含钾粘土岩、辉绿岩、页岩、粘土;能源矿产有:煤炭、地热、石油、天然气;水气矿产有:矿泉水、地下水。
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情况见表2。其中金属矿产28万吨;非金属矿产130 891万吨,2 037万立方米;能源矿产67 552万吨,685亿立方米;水气矿产可采储量73万立方米/日。
表2天津市2006年底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
1.地质勘查投入,主要投向,勘查资金来源构成
2006年,全年完成勘查资金投入217 299.8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48万元、地方财政投资2 387.84万元、企事业投资214 764万元。地质勘查资金投向主要为油气勘查、水工环地质勘查、城市地质调查,以及承担内蒙古、河北省的银、钼、铜等金属矿产勘查。
2.新发现的重要矿产地及资源情况,新查明重要矿产资源储量
(1)2006年度新发现矿产地1处,为地下水,推断的资源量5.11万立方米/日,预测资源量5.11万立方米/日。
(2)2006年度新查明矿产资源砖瓦用页岩134.37万立方米,建筑石料用灰岩125.45万立方米。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截至2006年底,全市持有有效地质勘查许可证共13个,其中新立1个、延续3个、变更1个、其他8个。
截至2006年底,全市持有有效采矿许可证496个,其中新立38个、延续130个、变更22个、其他306个;其中非能源矿产企业238个,在非能源矿山企业中,国有企业5个、集体企业80个、私营企业150个、股份有限公司3个。
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开发利用的矿产14种,其中非金属矿产开采380.18万吨,403.773万立方米,开采石油1 581.78万吨,开采天然气10.50亿立方米,开采地热2 400万立方米,开采矿泉水29.18万立方米。矿山从业人数15 466人,产值453.27亿元,利润总额272.04亿元。与2005年相比,从业人数减少了4 413人,矿业总产值增加了104.97亿元,利润总额增加了103.94亿元。
2006年,全市地热总开采量为2 400万立方米,回灌总量为310万立方米。地热资源作为一种能源矿产,主要用于建筑供暖和居民生活、农业养殖、工业生产和温泉洗浴的供热用水。2006年供热面积约1 000万平方米,为约8万户居民提供生活用水;温泉游泳池建设面积达2万平方米;养殖、种植面积约300亩。
2006年,全市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入库额6 734万元,超额完成国土资源部下达任务的67%。建成并开通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网站,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面向社会开展了公开查询服务。
2006年,是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加强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等政策措施的关键一年。
(1)天津市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2006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规划环外环范围内土地收购、整理、储备和供应计划,制定全市经营性土地集中统一交易、市区土地隐形市场清理、启用新的基准地价标准等重大措施,明确了下一步土地市场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为全市进一步强化土地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2)按照“总量控制、存量盘活、增量适度”的原则,确定了2006年中心城区计划新增供地458公顷,建设房屋894万平方米。规划环外环以外各区县供应经营性土地 1 900公顷,建设房屋面积2 000万平方米,制定了《经营性土地收购整理储备和供应管理暂行办法》,对房地产开发用地实施了有效调控。
(3)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启用了新土地出让合同文本,合同中不仅有规划和开发建设条件,还明确了开工、竣工期限,以及违约的处理措施。对于不按合同约定期限开工或竣工的,将收取土地闲置费或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增加了合同可执行性。
(4)全市经营性土地统一集中到天津土地交易中心招拍挂出让,实现了交易场所、信息发布、评标决标标准、合同文本的“四统一”和出让计划、宗地信息、招拍挂文件、竞价过程、出让结果的“五公开”。为避免“毛地”出让带来的拆迁困难等种种遗留问题,经营性开发建设用地全部收购整理成为“净地”后再公开出让,使土地市场竞争更加公平、公开,加快了出让土地的建设开发进度。2006年每宗土地参与竞价的企业由原来平均不足2家增加到5家,政府净收益提高了44.9%。
2006年,天津市土地市场出让国有土地1 217宗、土地面积3 867.07公顷,成交价款166.56亿元,出让面积同比下降13.1%。其中,存量建设用地2 871.38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74.25%,同比下降24.81%。新增建设用地995.69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25.75%,同比上升57.98%。
从供地方式看,协议出让991宗、2 338.03公顷,占土地出让总量的60.46%;“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226宗、1 529.05公顷,占土地出让总量的39.54%。
从供应类型看,工矿仓储用地供应2 308.7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59.7%;住宅用地1 129.73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29.22%;商服用地355.26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9.19%;公用设施用地1.33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0.03%;公共建筑用地72.05公顷,占土地供应总量的1.86%。
2006年,全市土地划拨98宗,土地面积656.04公顷,比2005年同期减少16.79%。
2006年,全市土地转让509宗,面积847.09公顷,转让金60.97亿元。土地抵押共 2 241宗,面积6 893.01公顷,抵押价款523.79亿元,贷款金额227.48亿元。
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要求,开展了以蓟县为重点矿区,以地热资源为重点矿种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对各种违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正在实施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严厉查处无证开采、滥采滥挖、越界开采、污染严重等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为进一步规范全市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天津市探矿权采矿权出让管理通知》(津国土房矿[2006]1152号文),为加大全市矿业权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维护国家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益,保护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合法权益,科学合理地配置地热资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天津市地热采矿权出让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06年5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已成功审批两宗地热采矿权,收取采矿权使用费155.72万元。
2006年,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违法案件查处督办制度》、《关于规范卫星遥感监测促进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开展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专项调查、100天专项治理统一执法活动、土地市场和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大检查、第六次卫片执法检查等全市范围的执法活动,投入250多万元配备了两部卫星遥感巡查车等执法设备,大力加强了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2006年,发现当年新发生土地违法行为186件,涉及土地面积320.2公顷(耕地191.49公顷);第六次卫片执法发现2004年10至2005年10月隐漏553件,涉及土地面积1 063.28公顷(耕地693.76公顷)。共计发现739件,涉及土地面积1 383.48公顷(耕地885.25公顷)。
本年立案违法案件697件,涉及土地面积1 373.21公顷(耕地885.24公顷),分别占全年发现总数的94.32%,99.26%和99.99%。
其中:历年隐漏立案553件,1 063.29公顷(耕地693.76公顷)。本年发生立案144件,309.93公顷(耕地191.48公顷),包括:买卖或非法转让5件,30.81公顷(耕地7.05公顷);破坏耕地7件,8.22公顷;未经批准占地110件,121.79公顷(耕地92.33公顷);其他违法行为22件,149.11公顷(耕地83.44公顷)。
本年立案查处的697件土地违法案件已结案148件,224.74公顷(耕地118.48公顷),分别占立案总数21.23%,16.37%和13.38%。已结案件中包括:处理上年未结案件20件,8.66公顷(耕地8.64公顷);处理隐漏案件30件,21.79公顷(耕地9.56公顷);处理本年发生案件98件,194.29公顷(耕地100.27公顷)。共收回土地16.02公顷(耕地14.51公顷),收缴罚没款296.78万元。对1名涉嫌非法转让、1名倒卖土地使用权的局级干部和2名涉嫌非法占用耕地罪的村委会干部进行了刑事移送。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依法用地、依法管地的意识还显薄弱;二是基层执法力量薄弱,日常巡查不到位;三是土地违法案件调查难、制止难、执行难、移送难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006年全市共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3件,均属于无证开采,其中企事业单位2件,个人1件。截至12月底,3件违法案件全部结案,共收缴罚没款15.9万元。
2006年受理国土资源行政复议申请并审结11件,主要涉及对破坏耕地、非法占地进行非农建设行为的行政处罚不服,当事人提起行政复议申请,要求行政机关撤销行政处罚决定。经审理,因被申请人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依据正确,内容适当,均做出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6年末,天津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机构有17个(3个省级,14个地市级)。
截至2006年底,国土资源管理从业人员618人(全部为行政编制),其中,研究生学历以上34人,大本与大专学历531人,高中及中专学历53人。
全年行政管理经费总额15 060.1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13 226.51万元;其他收入 1 833.62万元。
2006年负责国土资源管理的公务员参加学期在两周以上的培训班84人次,完成学历教育74人。
由于天津市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特别是在连续十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后,可供开发的土地已经很少;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整理如退宅还田等增加耕地又存在周期长、难度大、资金投入高等问题,在目前的条件下难以实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日趋困难。针对全市可开垦荒地不足的现状,建议国土资源部允许天津市进行异地开垦。
三、个人觉得自己专业就业前景如何调查报告总结怎么写
业调查报告是很多大学生都要完成的调研项目,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就业调查报告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近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
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1、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
据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的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后,继续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们学院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虽高,但仍面临着就业难问题。要有效解决此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端正就业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则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
2.进一步端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意愿。
这些事例和数字进一步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前年轻人的求职意愿明显偏离社会用人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更要清楚的认识其严重性,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它!因此我们开展了一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调查情况如下:
本次活动主要采取查阅资料、网上调查等方式,针对各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的调查。
据统计今年,中国将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210万,可预(xx最新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计xx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而xx年这一特殊的年间我们不仅遭遇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还经历了刻苦铭心的雪灾、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xx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而在xx年年,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我国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萎缩明显,企业校园招聘也相应畏缩。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由于遭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就业市场整体不景气,很多大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这给学生就业客观上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从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开始选高职来看,说明家长和学生的观念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人们更加不注重学历的,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了学技术,或是直接就业。
从xx年5月中旬毕业生行业就业情况来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大行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其中,制造业是目前吸纳毕业生最多的行业,本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到29.98%、29.10%和43.29%,专科学历各年度比例分别占至41.33%、43.55%和56.37%。
从调查来看:xx届大学毕业生在湖南省就业的行业大类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有26%的本科毕业生和25%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但值得注意的是,但这一比例低于全国xx届本科生(27%)和高职高专(31%)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民营和个体企业是湖南省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7%的本科毕业生以及66%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湖南省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雇主规模300人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占到42%,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
1、现在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总觉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还要稳定,这样就给毕业生很多的压力。大部份学生把考公务员当和事业单位当作唯一选择,宁可有业不就。加之学生对自己认识过高,在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工作时间不超过5天,还要提供住宿条件,这样就无形缩小了就业范围。
2、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据统计,xx年1月5日,由云南省教育厅主办,西南林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学院联合举办农林类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共102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左右,结果我院毕业生不足50%,签约率更是寥寥无几参。而实际上,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无疑又缩小了自己的就业范围。
3、创业不如就业。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极少数毕业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已被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复呼吁,多次部署,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把增加就业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结合起来加以解决,把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生产结合起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改变目前的教育目标。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上一级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源。邓小平同志xx年为教育题词: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改变教育目标,就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就会不断加剧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学历人才失业、文凭贬值的尴尬局面。
还有一个关于教育的错误口号流毒甚广,那就是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把教育当成消费是完全错误的。教育是投资,不是消费。把教育当成消费,当然要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原则,从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学招生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这样做只对学校有利,对满足学生家长的虚荣心有利,对学生成材不利,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加快结构升级的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但就是不具备人才条件,使我国企业不得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度竞争,人才问题不解决,将很难从这次经济调整中走出来。必须通过政府的宣传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支持,改善各类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他们与大学一视同仁,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技术工作。国家应在工资待遇上向高级技工倾斜,在技工职称上应有最大上升空间,最高应与教授齐。
OK,关于河北中专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和河北省中职教育网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